6月28日上午,由团市委、市青联、市学联、市少工委联合主办的“逸仙杯”2025年中山市“青春志愿行 助力‘百千万工程’”项目大赛决赛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山市分行举行。经过2个月的激烈角逐,来自全市各镇街、各战线的18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服务领域涵盖乡村人居整治、社区服务、社会治理、文化文旅、法治宣传、关爱少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
最终,来自中山市火炬科学技术学校的“匠心传技·助创未来——非遗赋能融合就业志愿服务计划”,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赋’横石——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设计师”和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的“科技启蒙·探索未来——中小学科技职业体验”3个项目摘取一等奖。
多维创新展现志愿活力
决赛现场采用“6分钟路演+3分钟答辩”模式,参赛团队通过情景演绎、数据可视化、实物展示等丰富的形式呈现项目亮点。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智赋’横石—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设计师”项目以“研学”为突破口,围绕“课程+基地”建设,发挥青年创意力量,推动黄圃镇横档村发展为研学旅行特色村,彰显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深度融合。中山市第二中学“解忧开心店—三I心理成长计划”项目以优势视角理论为框架,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去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心理抗压力。小榄镇永宁社区“‘雏雁法堡’未成年人普法计划”项目联动检察院、法院等专业力量,立足青少年法治教育需求,创新普法模式,开展普法进校园、基地开放日、雏雁训练营及红车研学游等系列活动,破解青少年法治教育精准性不强、兴趣不浓、效果不佳等问题。
“双赛道”聚焦工作大局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一年。为激发广大青少年投身“百千万工程”的青春热情,本次大赛设置了“助力‘百千万工程’专项赛”“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赛”两大主题赛道,涌现出不少创新案例。
来自中山火炬工业集团园区的“‘新就业人员友好园区’志愿服务”项目聚焦党建引领、服务优化、治理融合,打造全市首个“新就业人员友好园区”,探索“组织覆盖、服务提质、治理赋能”新路径,推动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绿播领航’—直播电商助农增收项目”借助学院电商专业力量,策划直播活动,展示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种植过程及独特品质,将水培羽衣甘蓝、传统花生油、中山麻鸭等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市中医院的“让‘小胖墩’变‘活力娃’—‘轻苗行动’体重管理项目”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发挥中医药—辩证施治、穴位理疗、药膳食疗三位一体优势,帮助10所中小学“小胖墩”控制目标体重,建立动态健康档案。
专家督导提升专业水准
为提升志愿服务项目策划与展示水平,5月,邀请省团校专家对全体参赛人员作专题授课。从“项目申报准备”“申报书撰写要点”“项目展示”三大维度展开讲解。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的核心要素,强调“需求精准、特色鲜明、可持续性强”的策划原则,针对项目书撰写中的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月中旬,邀请中山青年志愿服务讲师团资深讲师对入围决赛项目进行一对一赛前优化督导,从项目路演逻辑、PPT设计、答辩技巧等核心环节入手,帮助项目团队优化完善。决赛结束后,评委专家现场对项目进行逐一点评指导,进一步提升项目的质量水平,增强项目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据悉,大赛自4月启动以来,共收到105份项目申报,创赛事新高,覆盖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村社区、学校等50多个单位,历时2个月完成全流程选拔。初赛阶段采用“综合投票+线下合议”模式,初赛评审出18个项目入围决赛。邀请省团校、志愿主管部门、媒体记者等单位组成评审团,结合项目目标定位、实施成效、管理规范、创新与可持续性等四大维度开展评审,赛出相应奖项。通过后续的项目扶持与运营,给予培育扶持。项目周期持续至2026年6月,届时将进行成效评估。
“逸仙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已连续举办第8届,旨在引导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围绕中心大局,通过“以赛代训、以训提质”的方式,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从“活动化”向“项目化”转型,不断孵化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推动优秀项目从赛场走向社会,从方案转化为实践,引导青年以志愿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为中山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林紫玲
一审:麦惠津、杜杏姬
二审:蔡刘建
三审:陈雄略